这部真的不错,工程师家( jiā)的小儿子和南法避难的( de)乌克兰工地牛马版Call me by your name。果然( rán)还是工地的汗水更有男( nán)性性张力吗?
本身对阔谈( tán)政治和同性爱情的电影( yǐng)不感冒,但导演实在太懂( dǒng)了,完全没给我刻意的感( gǎn)觉。这样的细节和昨天三( sān)部新人导演的掌控感完( wán)全不同。男人之间的那种( zhǒng)不言而喻和偶有的暴力( lì)、隐藏的柔和都被拍进了( le)画面里。 也有可能是太贴( tiē)近我的生活太有感触了( le),首先每天见到的乌克兰( lán)打工人实在太多了,在南( nán)法的街上能听到的语言( yán)里有1/3乌克兰语1/3英语1/3法语( yǔ)。
其次小儿子不想考的bac我( wǒ)也考过,也有认识的人去( qù)了主角哥哥考到的好学( xué)校。
甚至16岁时喜欢上一个( gè)比自己大十岁的人也是( shì)我干过的,现在和女朋友( yǒu)在一起三年了,看到和父( fù)母坦白那段真的感触颇( pǒ)多,如果我也是同性恋我( wǒ)爸妈肯定不会那么开明( míng)了。最离谱的是我的名字( zì)和主角的一样。。。后来认识( shí)的朋友才叫我中文名,在( zài)那之前都是叫我Enzo的。 战争( zhēng)的硝烟不曾出现过,但一( yī)直存在于话语中,直到最( zuì)后才有一丝迹象。而男主( zhǔ)的反应也非常真实,应该( gāi)怎么去理解战争呢?为什( shén)么打仗呢?他不知道,他也( yě)没能力和欲望去保护谁( shuí),只能小声问着Toi ça vas? 好似法国( guó)人中最普通的礼貌用语( yǔ)。
人们好像总是对现代发( fā)生的“历史重大事件”嗤之( zhī)以鼻,觉得好像自己经历( lì)过这个时期就算理解这( zhè)个事件了,其实向后辈讲( jiǎng)起时根本无法传达。